展览城市:陕西——西安 展览时间:2018-09-22~2018-10-12 开幕时间:2018-09-22 14:30 展览地点:锦业美术馆(锦业路76号) 主办单位:陕西省书法家协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长安画派文化投资集团 承办单位:锦业美术馆、徐义生艺术馆 支持单位:台湾明宗书法艺术馆、弘文馆、台湾正大笔庄、龙山文化 参展艺术家:陈建贡、赵梅林 出 品 人:戴慧敏 策 展 人:李挺 展览执行:李旋、陈三强 媒介执行:涂京兰、陈媛
艺术家简介: 陈建贡:简盦主人、演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弘文馆馆长,《金石研究》主编,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出版著作:《简牍帛书字典》《中国砖瓦陶文大字典》(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编辑出版提名奖)《中国章草大字典》《简盦集汉简千字文》《简盦集汉简唐诗》《简盦集汉简宋词》《八体书常用五千字字帖》《六体书常用字字典》《金石研究》《望长安》《简盦墨宴集》。 一九九五年,设西安弘文馆书画学堂,针对青少年开展中国书画艺术的普及教育工作。为配合教学,编着有《唐〈颜勤礼碑〉集句集联》《汉〈礼器碑〉集句集联》等。办学二十多年来,培养中国传统书画人才逾万人。 赵梅林:陜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弘文艺术发展基金会主席。
一份担当 一瓣心香 文/杨乐生 (著名文艺评论家,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建贡、赵梅林伉俪礼佛作品汇集印行,即将赴台湾展览,嘱我作序。我一是既喜且惊,二是诚惶诚恐。除了热烈、由衷地祝贺外,我还真的不好说什么。
中国的佛教艺术源远流长,影响巨大,千余年来艺术家和作品绵延不绝,代不乏人。我们完全可以清楚地看到,佛教艺术的创造者可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宗教内部的人,另一类是教外的艺术家。众所周知,智永、怀素本身就是高僧,《真草千字文》《自叙》《苦笋》等帖名扬千古。欧阳询、褚遂良、李邕、颜真卿、柳公权诸公大多连居士都不是,但《道因法师碑》《雁塔圣教序》《麓山寺碑》《多宝塔碑》《玄秘塔碑》等个人的代表作同样流芳百世,成了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替代的艺术瑰宝。尽管佛教艺术还可细分若干种类,但其创造者我的这种划分是可以成立的,尽管喜好者、崇尚者、居士、信徒还有一些程度的差别。陈建贡夫妇都是佛弟子,就一个书法家、画家而言,这种身份只能是增加他们对佛教的虔诚和恭谨,若祗论此艺术领域,无疑是有无限益处的。
讲陈建贡是书法家,尽管无可争议,但有些简单化了:陈建贡还是文字学家、书法教育家和文化交流使者。30多年前,年轻的陈建贡已是成名人物,但他没有像同时代的从艺者一般满足于练字、临帖,或者顶着一个书法家的头衔招摇过市,或者干脆是在当时经商大潮的影响下下海挣钱,而是一头扎进与书学有着血肉联系的古文字学中,一进去就是30年。李白有诗云『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就是30出头的陈建贡学问生涯的生动写照。多年的坐冷板凳修炼,夜以继日的坚持不懈,陈建贡先后撰着出版了《简牍帛书字典》《中国砖瓦陶文大字典》《中国章草大字典》等一系列学术成果,或填补学术空白,或创辟学术研究的新领域,在国内、国际学术领域、艺术领域造成了很大的、经久不衰的影响。不用说,收获最大的还是他本人:深入、扎实的学术探索和寻觅,使他学殖日厚,艺术视野阔大,个性化的书法创造日渐趋于成熟。1995年陈建贡以一己之力在西安创办弘文馆,课徒授业,数以万计的青少年得到系统的书法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数以千计的外国留学生和国际友人先后在弘文馆出入学习,感受中国文化的独有魅力。弘文馆的书法教材流布四方,先后有多种在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出版发行,对传播中国书法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讲到这里自然而然地涉及到了文化交流。上个世纪80年代起,陈建贡几十次出访日本、韩国、台湾、美国、澳大利亚等十数个国家和地区参展、讲学,进行文化交流。弘文馆内常年有中外书法家的参观、交流和展览,学生作品先后四次赴日本参展交流,接待世界各地学者、友人、书法爱好者60余次、1500余人。东京、长野、岩手、首尔、休斯顿等多处城市都留下了陈建贡进行展览、讲学和交流的身影。2003年陈建贡应日本国汉字能力检定协会之邀,赴日协助筹建汉字博物馆,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莫大的殊荣。
正是有了几十年的古文字研究,书法教学贴身的心得体会和未曾间断的中外学术、文化交流,陈建贡的书法创作才个性鲜明,风格卓异,使人过目不忘。最能体现陈建贡艺术才华的是他创造性地借鉴简书书写出来的作品,我无以名之,姑称为“建贡体”。汉简是中国书法中非常独特的系统,以“居延汉简”最为著名。但“建贡体”从源流上看还比较复杂:要说是汉简,仅仅是总体风貌上的概括,很难说准确和精确。陈建贡的这种书体包涵了、揉合了若干种简书,居延汉简之外,武威医简、楚简、甚至包括秦简,都孕含在这个大系统中。不仅如此,陈建贡在多年研习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结合了诸如大、小篆,不用说也有隶书,乃至秦碑版等多种笔法、章法和结体,综合构成了中国当代书坛独一无二的“建贡体”。陈建贡的这种书体既在中国书法传统上渊源有自,更有自己的大胆融合和创造,也能看见现代书风的一些影子(如对整体布局、单个字装饰性、美术性有意识的追求),都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角冲击,看后久久难以释怀,却又耐琢磨、耐回味。这种既可称之为“简书”,又在陈建贡匠心独运之后已经远远超越了“简书”的书体,是陈建贡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大贡献。其雄强兼灵动、厚重又飘逸的美感,在中国当代书坛旬为仅见。不仅如此,陈建贡书法艺术的个性追求同样有着显而易见的多面性:篆书融合了摹印篆和鸟虫篆,既朴拙又可喜;隶书加入了一些简书的因素,既古朴又不乏独出机抒,如题写的“汉中仙毫”茶叶名,既有传统的隶书风神,又有自己独创的笔墨变化,有古有今,古今相融,别出心裁;几十年对章草的研习和揣摩,使陈建贡的行书形成了杂糅汉简,既古拙又灵动的“陈氏章草”,既有章草的本色,又多了章草没有的秀逸和飞扬。
陈建贡的夫人赵梅林女士,长期从事工笔画创作,其作品多次参加境内外多种展览,在业界有极好的人望。说起赵梅林,其身世背景有必要专门题一笔。赵梅林自小在她外祖父身边长大,耳濡目染,颇得家传。外祖父阎秉初先生,家世显赫,出身关中甚具名望的文化家族,也是有名的收藏家、字画鉴赏家。她外祖父的父亲阎甘园先生更是一代鸿儒,是二十世纪中国响当当的文化人物。甘园先生早年加入“南社”,是陕西新文化的领袖人物。陕西的第一个家庭剧团是他办的,陕西的第一份同人报纸是他办的,陕西的第一家女子学校也是他办的。甘园先生不祗是开风气之先的弄潮儿,还是收集、收藏文物、古董的行家里手,家藏惊世,极具价值。1924年暑期,鲁迅先生一行新文化人物应邀来西北大学讲学,讲课之余鲁迅先生专门拜访甘园先生,到阎家看收藏,在鲁迅日记中有明确的记载。甘园先生还是保护中国文化的有心人,1920年代末甘园先生寓居上海,发现了杭州西湖雷峰塔倒掉后塔底密室一些重要经卷流散到社会上的线索,甘园先生以个人的力量,多方呼吁,筹措现金,千辛万苦花重金购得了《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这个国家珍品级绝版经卷,在“九·一八”之后国势日危的形势下,又自己携回陕西,最后捐献给国家。显而易见,甘园先生与佛也是有缘人,他的后人自然而然地受到他开创的门风的感化和影响。书香门第之后的赵梅林,自幼养成对文化艺术尤其是佛教艺术的热爱,长期以来虔心佛教题材的工笔画创作,20余年未曾稍减。赵梅林笔下的佛教人物,端庄、大器、典雅,栩栩如生地展现佛陀倡导的众生应有的向善、慈悲、怜悯、洒脱等风采,将脱俗的、纯凈的、优美的佛教人物形象连同自己洁凈的心灵世界、独有文化血脉的烙印一起呈现给欣赏者,以自己佛弟子几十年的修持和勤勉,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大餐。
佛教、佛学、佛理教人向善,艺术导向真、善、美的功能也是她走向不朽的根本性原因。陈建贡、赵梅林此次出版和展览的礼佛作品,是他们夫妇多年书画艺术成果的集中展示。在我看来,这些书画作品是他们夫妇反复选择、再三斟酌拿出来的精品力作,也是他们几十年心血的结晶。书法作品的形式美、线条美,绘画作品中的色调和造型美,以及两类作品诱人魅力的审美气息、礼佛气场和文化风度,无疑会带给我们难得的心灵启示和独有的精神享受。
一份难能可贵的文化担当,艺术礼佛的一瓣心香。陈建贡、赵梅林伉俪连手干了一件功德无量、功在千秋的善事,值得嘉许和赞美!我觉得这些作品不光可以在台湾展出,国内国外下来都可以继续展出,在我们讲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时候,在我们谈文化建设的时候,陈建贡、赵梅林夫妇已经用他们的艺术行动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我祝贺他们!
艺海无涯。佛法无边。祝愿陈建贡、赵梅林夫妇书画艺术精进不已,佛教的清修和持守,功德圆满。 子曰:“任重而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勉之哉!勉之哉! 2018年愚人节于西北大学
品牌的力量 世界在关注
|